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今年3月,生态环境部指导各地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要求各地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严惩重罚。截至7月底,清单内企业合计82036家,比6月底增加357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通过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能监控、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12.9万余次,发现各类环境问题3200余个,立案处罚357件,各地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依法减免行政处罚646次。
8月27日,生态环境部通报各地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情况,河北、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重庆、四川、甘肃等地在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工作中,结合本地实际,创新、优化执法方式,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为各地落实正面清单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特予表扬。各地的典型做法包括:
一是推动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化、常态化。各地不断完善正面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因时、因势、因事动态更新清单,细化配套措施,推动建立正面清单日常管理长效机制。辽宁省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沈阳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将正面清单划分为疫情防控、重污染天气应对、日常生态环境监督执法三类,分别明确入选条件、筛选程序,引入企业承诺制,细化监管措施。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规范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不罚”“轻罚”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细化适用程序、认定标准,全面规范“不罚”“轻罚”程序。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明确7种依法不予处罚的情形,督促企业尽快整改。
二是推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各地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对污染重、风险高、守法意识弱的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础,以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和企业环境守法记录为依据的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对信用等级和环境守法记录良好的企业,免于现场执法检查。浙江杭州启动企业“环保码”试点,实时采集在线监控、电力监控、信访投诉、应急管理、行政处罚、日常检查等数据,结合排污许可证、环评审批、二污普、环境信用评价等业务系统,赋予企业红、黄、绿三色“环保码”,动态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安全风险状况。上海金山对清单内企业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在夏秋季节将清单内涉VOCs企业暂时调出。广东佛山将排污企业分为免于现场检查、减少现场检查、特殊监管和普通监管4类,对环境风险高、排放量大的企业加强监管。福建泉州针对电镀、皮革、印染、陶瓷等4个重点行业出台企业环境守法告知书,将相关企业分为4个环境守法等级,根据日常检查结果定期评定并公开发布,实行差别化监管。
三是实施远程监控、非现场执法。各地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污染源信息的智能分析,及时发现和锁定环境违法线索,减少现场执法时间和频次。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编制《强化生态环境非现场执法能力方案》。按照“企业自证达标、实施在线监控、强化网上巡查、及时反馈处置、依法锁定证据、重点现场查处”6个步骤,设计工作流程,细化工作规范,实现非现场执法与现场执法的无缝对接。河北省将分表计电作为监控企业污染防治设施用不用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涉气工业企业分表计电设施安装联网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共安装联网分表计电设施1.1万余家,监控点位达到9万余处。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在移动执法系统中设置非现场检查流程,指导各市(州)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在系统中进行标记,将减免企业现场执法检查落到实处。江西鹰潭建设“高空瞭望”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空地一体化污染监管”的设计,可对重点污染源实现全天候、大范围、远距离精确监控。
四是强化帮扶、引导企业自觉守法。各地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企业两手抓,积极采用“云会议”等方式,与企业线上交流互动、答疑解惑,组织企业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环境管理知识培训,既保持高压执法力度,又体现服务企业温度。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办全市企业生态环境守法视频培训,400余家重点排污单位的负责人及环保管理工作人员共计850人参培。福建三明组织全市工业园区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通过视频连线,远程观摩企业环境管理工作情况,邀请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经验交流。吉林白城编制《企业事业单位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八个必须落实”》,做好执法过程中的普法工作,积极探索构建“普法+教育+惩戒”的三位一体监管模式,推动企业自觉遵法守法。
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实施,体现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释放了积极信号。生态环境部表示,将继续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优化、固化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行之有效、广泛认可的措施,将积极推动形成长效机制。
-
加快建立生态保护现代化监管体系
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十四五”及2035年关于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等。文件对于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切实履行生态保护监 ...»详细2021年01月05日 -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谈“十四五”环境保护发力点
“十四五”大幕已经拉开。今后五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力点在哪?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如何推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蓝天白云成为朋友圈晒照片的常客”记者: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 ...»详细2021年01月04日 -
从“坚决”到“深入” 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词看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进行了系统的部署。2021年,碳达峰行动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将如何展开?总台央视记者近日专访了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介绍,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加紧编 ...»详细2021年01月04日 -
"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发布
为增强社会各界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生态环境部自2014年起,每年发布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0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以 ...»详细2020年12月31日 -
首个地表水体营养物的生态环境基准发布
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基准《湖泊营养物基准—中东部湖区(总磷、总氮、叶绿素a)》(2020年版)(公告2020年77号),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地表水体中营养物的生态环境基准。湖泊富营养化 ...»详细2020年12月31日 -
进水超标导致出水超标能否免责?
原本用来处理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厂,结果却流进大量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处理不了,导致出水超标,该追究谁的责任?12月14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以下简 ...»详细2020年12月30日 -
进一步完善国家地表水监测及评价方式 优化监测资源配置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监测及评价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对“十四五”国家地表水监测评价方式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调整。对《方案》调整的目的意义、方案的具体内容等,生态环境部生态 ...»详细2020年12月29日 -
生态环境部公布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典型案件办理进展情况(第二批)
为遏制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案件频发态势,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20年7月至11月,生态环境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范围内联合组织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活动 ...»详细2020年12月29日 -
我国首部流域法律有哪些亮点?——解读新通过的长江保护法
长江保护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这部法有哪些亮点?将为保护长江母亲河提供哪些保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主任王瑞贺说,依法 ...»详细2020年12月28日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 多处修改涉及生态环境领域
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多处修改涉及生态环境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详细2020年12月28日